广东省乐器 广东省乐器 广州乐器
广东乐器
  欢迎您进入

广东省乐器协会

,本网站是国内知名的乐器网站,资源丰富,包括乐器企业及产品、行业精英、音乐教学、器乐知识、乐曲欣赏、知名乐器、众多乐器品牌等资源!
广东乐器
广州乐器
 广东省乐器协会电话:
     020-87650808 , 87763252
 E-Mail:gdyuexie@21cn.com
20年第3期

一弦荡三秋 一曲三寒暖—— 陈锦农大师走了  但他的制琴精神永不褪色他的制琴技艺永驻人间

一弦荡三秋 一曲三寒暖—— 陈锦农大师走了  但他的制琴精神永不褪色他的制琴技艺永驻人间
发布者:广东省乐器协会 作者:和 平 阅读:497

清明时节,是一个怀念先袓、祭奠故人的日子。2020128日,中国小提琴制作大师,中国小提琴设计高级工艺美术师,生前任中国小提琴制作师协会高级荣誉顾问,中国知名乐器“红棉提琴”品牌创始人之一陈锦农大师在鲐背之年驾鹤西去。庚子年清明,与陈老共事的朋友和师徒们,怀着一颗诚挚的心,追忆与陈老一同走过的春夏秋冬。

 

图为陈锦农大师生前旧照。

花开有时,花落无形。人,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,却可以选择不同的终老方式,这等于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,人生的涵义就会被赋予不同的内容。“琴痴”二字,也许是对陈锦农大师最为标准的、最为准确的、最具个性的评价。陈老终生为提琴付出了异常的艰辛,历尽磨砺,屡创佳绩,终薄有成就。陈锦农大师在鲐背之年,即将走上奈何桥前夕,可以坦然面对世人慰言:不枉此生!亦可以自豪地向晚辈道白交班:吾对提琴制作研创有所作为!

清明,几人能清?几人能明?也许清明自在人心。陈老,之所以为师徒所敬仰爱戴,乃与其人品处世,勤奋好学,技艺高低戚戚相关。

曾记否,陈锦农大师1982年荣获“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”;1982年和1984年荣获“广州市劳动模范”称号;1985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和“全国技术革新能手”称号;198312月荣获轻工部颁发的“小提琴制作大师”称号;1985年荣获“广东省职工劳动模范”称号;1983年任广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;198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;1983年荣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立功证书,等级为:“记大功”;2003年获广东省人事厅获颁发的广东省高级专业(小提琴设计高级工艺美术师)技术资格职称证书。这些荣誉接蹱而来,与陈锦农大师谦逊好学的工作态度,尽心尽责的敬业精神,一丝不苟的工匠作风,诲人不倦的人品师德截然难分。

曾记否,陈锦农师傅为了立志一辈子打造一把好琴,怀抱着只求对得起光阴,不负岁月的豪气,从1958年赴上海音乐学院求学拜师之际,便像海绵般无穷无尽地吸纳着提琴制作的技艺知识和养分,全面而系统地将提琴制作理论、工艺、技术基础教育深深镌刻在脑海里,也将学徒守规矩,讲究眼勤、手勤、脚勤、憨实、吃得了苦、耐得住寂寞作为行为守则。陈老在求学过程中,他毫不犹豫地选定斯特拉迪瓦里1722-1725年巅峰时期的作品,作为自己研究和仿制的理想型琴,决心把继承克雷莫纳的传统制作技艺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。

陈锦农师傅从上海学成归来,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。然而,如何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?如何才能把老师的信任与期望付诸实现?如何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非同凡响的作品呢?他向自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号,自始至终抱着“教而后知不足,学而后知困难”的态度对待工作。他想:金色的红棉要靠自己双手雕琢。只有脚踏实地前进,才能有所作为,不能好高骛远,妄想刚起步就踏出一条康庄大道。他深知自己的技术基础还不够坚实,必须进一步熟练技术。手作之道,熟能生巧,过硬的技术要从艰苦磨练中得来,没有什么捷径可走。他确信历来著名的提琴制作家,都是一些熟练掌握了提琴制作技巧的人。如果一个连正确处理制琴所需木料,刨刀、月牙铲等工具都不会使用的人,又怎么能够制作出一把品质精良的提琴呢?高深的提琴制作技艺需要无止境的刻苦训练。陈锦农决心以斯特拉迪瓦里琴为楷模,从一刀、一刨、一铲开始苦练基本功,他所掌握的刮、砍、凿、刺等基本功,几乎全都是从各个身怀绝技的师傅手中学到的。而斧、锯、刨、钻、锤等正确使用姿势和方法,也是他在车间工场中不断试炼,摸爬滚打积累出来的。从1958-1968的十年间,他更是不断钻研制作技艺,在精雕细刻中创造自己的独特风格。在快刀利铲的交错声中,对工匠精神的构建,传统手工技艺的剖析,以及对师傅间、同行间等传统文化和道德关系的恰如其分的关系处理上稳步迈进。在实践中探索,寻求提琴制作的奥秘,为创造在音乐上具有丰富表现能力和音色丰富、优美动听的提琴作品而努力,名琴名匠的雏形已渐渐成型。

几十年来,陈锦农师傅制成上千把小提琴,每把琴都留下了他精心模仿斯氏古琴的痕迹,对斯特拉迪瓦里的琴,仿效得惟妙惟肖,于是有人就谈他“食古不化”,讥刺他像块“神台夹木——古板”。那时,在同辈师傅中,确有比他脑子活泼的人,他们时不时变换模仿的对象,有时模仿斯特拉迪瓦里,有时模仿阿玛蒂,有时模仿瓜奈里,有时模仿马基尼,把不时变换仿造世界名师的工艺看作入时。唯独在陈锦农师傅心中却只有一个斯特拉迪瓦里,同行中人就给他起了个别名——“斯特拉迪瓦里‘琴痴’”,他是铁了心师承斯特拉迪瓦里的了。

陈锦农师傅深知要继承前人,首先必须从模仿开始,然后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化为个人的技艺。他认为只有食古,才能化今,才能在传承中进行不断地创新,正是陈锦农师傅认准了人类本能就有模仿的天才,承先启后乃自然发展的规律,各式各种传统艺术源远流长,他们之得以永葆光辉不混,青春常驻,道理不正在与此。纵观陈锦农师傅各个时期制作的琴,广东小提琴制作另一位大师梁国辉曾有此评价:“在长期仿制斯氏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,他的琴在大体轮廓上都无遗表露着斯氏古琴的痕迹,但在细致之处已经逐步形成作者的个性特点,可以嗅到造物者的汗水溶蚀在琴板上化合出来的清香。”何等中肯的评语,何等专业的圭臬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陈锦农师傅此时仿制古琴,在琴型上哪怕到了几可乱真的程度,但是他更明白,提琴没有相应的琴音,还算不上体现了克雷莫纳传统。琴型是琴体的躯壳,体现在工艺上;琴音是琴的灵魂,体现在音色上,琴的灵魂才是决定其优劣好坏的最高标准。一把制作工艺精良的提琴,缺乏美好的音色,就没有生命没有活力。判断一把提琴作品的制作是否成功,其专用材料质地的优劣,直接关系到制琴工艺的发挥,左右着琴的发音。精致之处见高明,于是便有陈锦农师傅无数次深入东北林区选择木材之行。

在深山密林中寻觅理想材源,他在林海中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,解剖木料,虚心请教伐木工人,并结合翻阅有关资料,研究年轮和纹理的变化规律。陈锦农师傅从实地考察和分析对比中,认识到任何木料分段和解出来的板材,不仅每段结构不同,而且解成的板料,其密度和硬度都有差异,因此用同样数据造出来的琴,每把琴的琴音亦不可能绝对相同。木材结构的差异是绝对的,它的密度与硬度一块不同于一块,无论欧洲阿尔卑斯山或是中国长白山生产的木材,都不能超脱这个自然规律。有鉴于此,弥补木质和年轮均匀度的选择,则是我国提琴制作师们制作优质提琴的关键之一。历代小提琴制作名家、大师,正是有着这样丰富的制作经验和熟练的制作技巧,在式样选定之后,因材施工,把精神与物质统一起来,终于创造出成功不朽的杰作。陈锦农师傅从中得到启示,认识到这些正是自己以前所未能做到,而往后需要努力完成的课题。因此,他将制作高级小提琴精力重心转移至木材选择与应用上,工多艺熟,在国产木材选择与应用上的突破,为陈锦农师傅提琴制作技艺再上一层楼奠定了技术与材质基础。

曾记否,上世纪在70年代中期,广东乐器厂生产的红棉牌高级小提琴,已颇具实力和名气了。70年代后期陈锦农师傅的制琴生涯进入了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,失败与成功,苦与乐交替进入他的心房,将“古、润、透、圆、静、情、匀”,这些近乎苛刻的技术标准融入自己制作的提琴中。“有志者,事竟成”。陈锦农师傅辛勤的汗水,浇开了胜利之花,结出了成功之果。1980年春天,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提琴制作观摩大会上,他的作品锋芒初露,脱颖而出,荣获该活动音色第一名的成绩。同年十一月,在美国纽约霍夫斯勒大学音乐厅内,陈锦农师傅制作的一把琴,又以其音色优美、圆润、华丽光彩,犹如珠落玉盘,生气盎然,征服了美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所有评委,在109把高级小提琴参与角逐中,脱颖而出。此次大赛声学品质共有五项评分标准,各项评分满分为10分,总成绩满分为50分。陈锦农制作的这把提琴以反应性能9.7分,生气9分,传播性能9.3分,均匀9分,音质9.3分,总分为46.3分夺魁,为中国夺得了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第一枚金牌奖章。

陈锦农制作的提琴在纽约展出,倾倒各国知音,从此他的作品被誉为“陈氏提琴”、“一朵盛开的金色红棉”。陈氏提琴已形成作者的个性特点,她像斯氏古琴一样,制作工艺精致,整体效果给人犹如欣赏到精湛与雄伟交织的雕塑艺术珍品,雕刻流畅,刀法硬朗,金红灿烂的油漆,给人感觉整把琴全然晶莹透明。

 

图为2015年,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、省长朱小丹(右)接见中国著名提琴制作大师陈锦农(中)与其子陈钊明(左)。

陈锦农的“陈氏提琴”力求在满足悦耳动听的条件下,注意听觉器官的直接功能,达到现代化大型音乐厅交响乐队在大钢琴的伴奏下演奏时,应该取得的小提琴独有琴音的音响效果,旨在琴曲、琴音、琴韵、琴意、琴趣尽显于音乐厅中,这既是他在提琴制作中的独特思维,也正是他成功的奥秘所在。

曾记否,陈锦农深谙“一花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的道理,陈锦农师傅在功成名就时没有止步,他将目光视野投向远方,一个人获奖,并不代表中国提琴制造业的成功,只有整体提升中国提琴制造业的技术水平,才有机会将红棉提琴这个历史品牌推上更高一个层次,凸显“红棉提琴中国造”的目标。为此,陈锦农致力于培养更多、更好、更精的技能人才队伍。乐器制造业有其特殊的行规,店铺学徒成为店铺师傅,一般都需要十年八年的严格不间断的培训,讲究工多艺熟。陈锦农深谙其味,他出任红棉提琴厂负责人期间,打破在乐器行业陈规陋习,将广东“教识徒弟,饿死师傅”这句俗语转变为“教识徒弟,追迫师傅”,使提琴制作薪火相传,后继有人。师傅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,这样技工技能水平普遍提升。师傅不可坐享其成,必须在岗再学习,再提升,与徒弟共同进步。陈锦农亲自拟定员工技术培训大纲,身体力行现场施教。三人行,必有我师。陈锦农与徒弟们经常研究提琴制作技术新课题,每天从互知、互学、互动中开始一天的忙碌,言传身教,共同切磋,改善工艺,攻关难点,在提琴制作技艺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使优秀的提琴制作技艺代代相传,弘扬了优秀的提琴文化。与此同时鼓励年青员工以“择一事,终一生”为目标,在岗位上兢兢业业,尽心尽责,技术上以追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态度,以学好学精一门技术为标准,多学多思多问多练成为师徒间座右铭。陈锦农大师先后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提琴制作人才,亲自口述总结经验,悉心教导,使其弟子成为了广东的提琴制作精英,促进了广东乐器制造业的发展,为中国提琴事业的发展、壮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
一把提琴一部书,一首夜曲一绝唱。清明天,是阴;清明雨,是涩。在这个不平凡日子里,让我们用心缅怀陈锦农大师,怎能忘怀甘愿做“创业的守望人”的角色。让红棉提琴品牌更有温度,是以“心”炼技的红棉工匠精神再延伸,这是陈锦农大师为此倾注的精力与心血,它充满着现实人们紧缺的人文关怀,旨在引领新一代人的技工及工匠情感回归。

 
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广东乐器
广东省乐器协会
友情链接:   广州国际乐器展览会      辽宁省钢琴调律师协会      广州格利蒙那提琴有限公司      广东红棉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     广州市罗曼士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     美得理      伍氏兴隆明式家具艺术有限公司     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    
广东省乐器协会 2012 版权所有  备案号:粤ICP备15073472号 由索智科技提供技术支持
Copyright 2012 ChinaMusicIndustry All Right Reserved